邊塞詩詞(94首)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士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麒麟,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復同苦辛! 迢迢萬里馀,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樸,幾時樹功勛?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1]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逕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從軍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2]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
其一 五月天山雪,[1]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2]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3]宵眠抱玉鞍。[4]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5]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 其三 駿馬似風飚,鳴鞭出渭橋。[6]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其四 白馬黃金塞,云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其五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其六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7] 橫行負勇氣,一戰凈妖氛。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燕歌行》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2]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3]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4]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5]
《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1]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2]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處,空見蒲桃入漢家。
《從軍北征(天山雪后海風寒)》
【從軍北征】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代出自薊北門行(羽檄起邊亭)》
【代出自薊北門行】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征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猖,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塞下曲(夜戰桑乾北)》
【塞下曲】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