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fz19"></address>
<form id="9fz19"></form>
    <sub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listing></sub> <listing id="9fz19"></listing>
    <form id="9fz19"><nobr id="9fz19"></nobr></form>
    <noframes id="9fz19"><span id="9fz19"><nobr id="9fz19"></nobr></span>

      老子

      《老子》

      李耳  著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老子章節目錄

      『 道經 』

      『 德經 』

      【老子】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http://www.tuerlvyou.com/guoxueindex/2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老子翻譯賞析

      • 老子道經第二章評析

        無論學術界在“道”的屬性方面的爭論多么激烈,學者們都一致認為老子的辯證法思想是其哲學上的顯著特征。老子認識到,宇宙間的事物都處在變化運動之中的,事物從產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終的、經
      • 老子道經第一章評析

        在這一章里,老子重點介紹了他的哲學范疇——“道”。道的屬性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這是早已存在的一個問題,自古及今,它引起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在歷史上,韓非子生活的時代距離老子比較近,
      • 老子道經第二章解讀

        樸素的辯證法,是老子哲學中最有價值的部份。在中國的哲學史上,還從來沒有誰像他那樣深刻和系統地揭示出了事物對立統一的規律。老子認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是在矛盾對立的狀態中產生的。對
      • 老子道經第一章解讀

        “道”的革命性和權威性“道”這個哲學概念,首經老子提出。這個頗帶東方神秘主義的名詞,在《老子》一書中頻頻出現,它有時似乎在顯示宇宙天地間一種無比巨大的原動力;有時又在我們面前描畫出
      • 老子道經第三章評析

        在上一章里,老子提出了“無為”的概念,認為要順應自然規律,做到“無為”。本章里,老子進一步闡述了他的社會政治思想。老子所說的無為,并非不為,而是不妄為,不非為。他認為,體現“道”的
      • 老子道經第三章解讀

        任用賢才,富國強兵,而后取列國的為一統,本是春秋戰國時代從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世卿世祿制向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發展之一大時代特征。對人才的重視、使用乃至研究,成了長達五個半世紀的先秦
      • 老子道經第四章評析

        在本章里,老子通過形容和比喻,給“道”具體作以描述。本來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實際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種寫狀,這里又接著描寫“道”的形象。老子說,道是空虛無形
      • 老子道經第四章解讀

        把“道”喻為一只肚內空虛的容器,是對其神秘性、不可觸摸性和無限作用的最直觀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才會使蘊含的豐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動和富于想象力
      • 老子道經第五章評析

        這一章從反對“有為”的角度出發,老子仍談論的是“無為”的道理。天地不仁,表明天地是一個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類般的理性和感情;萬物在天地之間依照自然法則運行,并不像有神論者
      • 老子道經第五章解讀

        不講仁慈,不安發議論,聽任事物的自生自滅。這就是老子在對自然界的客觀唯物性質認識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無為之治”的大體原則。“天”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早出現的一個范疇。古人慣于把天看作是
      网络怎么买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