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fz19"></address>
<form id="9fz19"></form>
    <sub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listing></sub> <listing id="9fz19"></listing>
    <form id="9fz19"><nobr id="9fz19"></nobr></form>
    <noframes id="9fz19"><span id="9fz19"><nobr id="9fz19"></nobr></span>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

      劉勰  著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成書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采道家,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致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鑒賞的美學規律。

      【文心雕龍】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http://www.tuerlvyou.com/guoxueindex/3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心雕龍翻譯賞析

      • 文心雕龍原道譯文

        《原道》是《文心雕龍》的第一篇。本篇主要論述劉勰對文學的基本觀點:文原于道。“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原道”,就是文本于“自然之道”。所謂“自然之道”,劉勰是用以指宇宙間
      • 文心雕龍征圣譯文

        《征圣》是《文心雕龍》的第二篇。“征圣”就是以儒家圣人從事著作的態度為證驗,說明儒家圣人的著作值得學習。全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論圣人著作可征驗的內容。劉勰舉出三個方面:一是政治教
      • 文心雕龍宗經譯文

        《宗經》是《文心雕龍》的第三篇。它和上一篇《征圣》有密切的聯系;因為圣人的思想是通過經典表現出來的,所以學習經典就是學習圣人的必要的途徑。“征圣”和“宗經”是劉勰進行文學評論的基本
      • 文心雕龍正緯譯文

        《正緯》是《文心雕龍》的第四篇。“緯”是一種假托經義以宣揚符瑞的迷信著作。本篇主要論證興于西漢末而盛于東漢的緯書與經書無關。儒家思想經漢儒用陰陽五行加以神化之后,到東漢末年便威信掃
      • 文心雕龍辨騷譯文

        《辨騷》是《文心雕龍》的第五篇。從這篇起,到第二十五篇《書記》的二十一篇,是全書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主要是就文學作品的不同體裁,分別進行分析和評論。各篇大體上有四個內容:一是指出每種
      • 文心雕龍諧讔譯文

        《諧隱》是《文心雕龍》的第十五篇。諧辭隱語主要來自民間,古代文人常常認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而很少論述;本篇是古代文論中不易多得的材料。全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諧隱的意義和作
      • 文心雕龍書記譯文

        《書記》是《文心雕龍》的第二十五篇,文體論的最后一篇。本篇除對書牘和箋記做了重點論述外,還對各種政務中運用的雜文,共六類二十四種,都做了簡要說明。劉勰認為:“文辭鄙俚,莫過于諺。”
      • 文心雕龍明詩譯文

        《明詩》是《文心雕龍》的第六篇。本篇主要講四言詩和五言詩的發展歷史及其寫作特點。楚辭、樂府、歌謠等其他形式的詩歌,《文心雕龍》中另以專篇論述。全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詩的含義及其
      • 文心雕龍神思譯文

        《神思》是《文心雕龍》的第二十六篇,主要探討藝術構思問題。從本篇到《總術》的十九篇,是《文心雕龍》的創作論部分。劉勰把藝術構思列為其創作論的第一個問題,除了他認為藝術構思是“馭文之
      • 文心雕龍史傳譯文

        《史傳》是《文心雕龍》的第十六篇。從本篇到第二十五篇《書記》的十篇,所論文體,都屬“筆”類,是對吝體散文的論述。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三段為第一部分,論述晉宋以前的史書。第一段講史
      网络怎么买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