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fz19"></address>
<form id="9fz19"></form>
    <sub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listing></sub> <listing id="9fz19"></listing>
    <form id="9fz19"><nobr id="9fz19"></nobr></form>
    <noframes id="9fz19"><span id="9fz19"><nobr id="9fz19"></nobr></span>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

      洪邁  著
        《容齋隨筆》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宋朝洪邁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本頁面僅包含《容齋隨筆》16卷內容。

      容齋隨筆章節目錄

      『 卷一 』

      『 卷二 』

      『 卷三 』

      『 卷四 』

      『 卷五 』

      『 卷六 』

      『 卷七 』

      『 卷八 』

      『 卷九 』

      『 卷十 』

      『 卷十一 』

      『 卷十二 』

      『 卷十三 』

      『 卷十四 』

      『 卷十五 』

      『 卷十六 』

      【容齋隨筆】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http://www.tuerlvyou.com/guoxueindex/6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容齋隨筆翻譯賞析

      • 容齋隨筆卷六唐書世系表譯文

        《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都是取自各家家譜的材料,錯誤很多,其中關于沈姓的記載最可笑。里面這樣寫:“沈姓是來自姬姓的。周文王的兒子聃叔季,字子揖,封地在沈,也就是現在汝南平輿沈亭這
      • 容齋隨筆卷七將軍官稱譯文

        《 漢書? 百官表》 中載:“將軍都是周代末年的官,秦代沿用了這個稱號。”據查,《 國語》 里有載:“鄭文公以詹伯為將軍”,又載:“吳王夫差十旌一將軍”。《 左傳》 里記有“豈將軍
      • 容齋隨筆卷六魯昭公譯文

        春秋時代,各諸侯國的國君一旦失去了王位,這個國家馬上就另立新君,沒有把王位空在那里等人。唯獨魯昭公是例外,他被擅權的季孫意如驅逐后,先逃亡齊國,又到晉國,流亡了八年才死去。這八年間
      • 容齋隨筆卷七北道主人譯文

        秦國和晉國結成聯盟,圍攻宋國,鄭人說秦國為什么不把鄭國留下作為東道主。這是因為鄭國位于秦國東部,所以這樣說。現在人們稱主人為東道主,其由來即在于此。《 漢書》 中載有北道主人,共見
      • 容齋隨筆卷六州縣失故名譯文

        當今的州縣,國為各個朝代州縣政府所在地的變化,區域劃分的改動,所以不少州縣或者原來的名字都沒有了,或者州縣不一致的情況。例如,建昌軍在江西,可是建昌縣卻屬于南康軍;南康軍在江東,可
      • 容齋隨筆卷七洛中盱江八賢譯文

        司馬光在《 序賻禮》 這篇文章中說民間有善行者五人,呂南公在所撰《 不欺述》 中,記有三人的事略。這些都是由于他們出身微賤而不為史家所采取。近來,我在編修國史時,曾想將這五人列入孝
      • 容齋隨筆卷六嚴州當為莊譯文

        嚴州(州治在今浙江建德縣東北梅城鎮)本來的名字叫睦州。北宋宣和年間因為方臘起義的原因改為嚴州。之所以改為嚴州,雖然也有表示威嚴的意思,實際上則是因為東漢嚴光避居之地嚴陵灘在此地,所
      • 容齋隨筆卷七王導小名譯文

        唐人顏真卿曾抄書了晉人李闡為其遠祖頗含所作的《 西平靖侯顏含碑》 文。碑文中寫道:“顏含在東晉初年為光祿大夫,馮懷讓他為宰相王導施禮,顏含堅辭不從,說:‘王導地位雖高,權勢雖重,卻
      • 容齋隨筆卷七孟子書百里奚譯文

        柳宗元在《 復杜溫夫書》 中說:“生在寫文章時,使用助字,不應當受到約束,人們常用的所謂乎、歟、耶、哉、夫等、是疑問字,表示疑問的意思。所謂矣、耳、焉等,是判斷字,表示判斷的意思。
      • 容齋隨筆卷七漢書用字譯文

        西漢太史公司馬遷在《 史記?陳涉世家》 中,記載陳勝的話說:“今天,逃跑也是一死,造反也是一死,與其坐著等死,何不為國而死?”又說道;“十個戍邊者中,有六七個都逃脫不了死的厄運,況
      网络怎么买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