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fz19"></address>
<form id="9fz19"></form>
    <sub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listing></sub> <listing id="9fz19"></listing>
    <form id="9fz19"><nobr id="9fz19"></nobr></form>
    <noframes id="9fz19"><span id="9fz19"><nobr id="9fz19"></nobr></span>

      中庸

      《中庸》

      孔伋  著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后裔子思,后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后,《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http://www.tuerlvyou.com/guoxueindex/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中庸翻譯賞析

      • 中庸第七章譯文及注釋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注釋(1)予:我。(2)罟(gu):捕獸的網
      • 中庸第十七章譯文及注釋

          孔子說:“舜該是個最孝順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貴的天子,財富擁有整個天下,宗廟里祭祀他,子子孫孫都保持他的功業。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應得的地位,必定得到
      • 中庸第八章譯文及注釋

          孔子說:“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讓它失去。”注釋(1)回:指孔子的學生顏回。(2)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
      • 中庸第十八章譯文

        孔子說:“無憂無慮的人,大概只有文王吧。他有王季做父親,有武王做兒子,父親王季為他開創了事業,兒子武王繼承了他的遺愿,完成他未竟的事業。武王繼承了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父親文王的事業
      • 中庸第九章譯文及注釋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祿可以放棄,雪白的刀 刃可以踐踏而過,中庸卻不容易做到。”注釋(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值,祿:官吏的薪俸。辭:放棄。(3)蹈:
      • 中庸第十九章譯文

          孔子說:“武王、周公,他們是最孝的了吧!所謂的孝者,是善于繼承別人的志向,善于傳述別人的事跡的人。每年的春秋修理他們的祖廟,陳列宗廟祭器,擺設上他們的裳衣,薦獻時新的食物。
      • 中庸第十章譯文及注釋

          子路問什么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枕
      • 中庸第一章譯文及注釋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
      • 中庸第二十章譯文及注釋

          魯哀公詢問政事。孔子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記載在典籍上。他們在世,這些政事就實施;他們去世,這些政事也就廢弛了。治理人的途徑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徑是多種樹木。說起來
      • 中庸第十一章譯文及注釋

          孔子說:“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后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
      网络怎么买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