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昭君怨】
詠荷上雨
午夢扁舟花底,
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蓬聲,
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
泛清波。
【越調·小桃紅】
春
畫堂春暖繡幃重,
寶篆香微動。
此外虛名要何用?
醉鄉中,
東風喚醒梨花夢。
主人愛客,尋常迎送,
鸚鵡在金籠。
【雙調·夜行船】
秋思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雖堅半腰里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里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莫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鳩巢計拙:傳說斑鳩不善筑巢,借喜鵲巢產卵。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南呂·四塊玉】
紫芝路
雁北飛,人北望,
拋閃煞明妃也漢君王。
小單于把盞呀刺刺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
黑河邊有扇尾羊,
他只是思故鄉。
【即事】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前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絕句】
扁舟明月兩峰間,
千頃蘆花人未遠。
縹緲蒼茫不可接,
白云空翠洞庭山。
【入京詩】
手帕蘑姑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qīng)蜓(tíng)立上頭。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美術家朱宣咸以楊萬里《小池》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詩情畫意。
【xiǎo chí 】【小池】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ú , 泉眼無聲惜細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 樹陰照水愛晴柔。 xiǎo hé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 小荷才露尖尖角,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 早有蜻蜓立上頭。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夏日午眠,夢見蕩舟西湖荷花間,滿湖煙水迷茫、荷花清香撲鼻。突然如篩豆般的陣雨敲擊船篷,發出“撲”、“撲”的聲音,把我從西湖賞荷的夢境中驚醒。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瀉清波 一作:泛清波)
以為是在西湖賞荷,卻原來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擊池中荷葉把我驚醒,夢醒后觀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葉,雨珠跳上跳下,晶瑩的雨點忽聚忽散,散了如斷線的珍珠,四處迸射,使人眼花繚亂,最后聚在葉心,像一窩泛波的水銀,亮晶晶的。
參考資料:
1、史杰鵬 .《宋詞三百首正宗》 .北京 : 華夏出版社 , 2014.3 :300-301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復國的愿望多么急切難禁,消滅敵人的志氣在心頭熱烈奔騰。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大風送來清脆而雄勁的角聲,夕陽的余輝照在大旗上,紅艷鮮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我全身縞素,立誓要報國仇家恨,指揮兵船跟敵人拼個你死我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聽到胡笳聲,激起我滿腔無限的悲憤;抬頭見明月已上城頭,一片光明。
戰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
戰斗萬分艱苦,報國真是談何容易。國仇如此深重,豈敢再顧念妻子兒女?
一身存漢臘,滿目渺胡沙。
我終身只承認大明中國的正朔和傳統,但滿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敵人蹂躪的土地。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月亮照著大旗的影子不斷翻飛,寶劍射出霜雪一樣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氣。
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可嘆我們的隊伍已全被打散在四處,半夜里,聽到悲涼的笳聲從四面響起。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旅內結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三年里,我一直懷念先帝。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
清兵攻克揚州,一顆將星就此隕落。奸臣當政,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東閣塵賓幕,西征愧賦才。
自己能力差,不能勝任義軍的參謀,慚愧自己沒有像潘岳一般的才能。
月明笳鼓切,今夜為誰哀。
此夜明月高掛,響起軍號之聲,這是為誰而哀鳴?
1、余建忠 中國古代名詩詞譯賞 昆明市 :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1年 :363頁
2、蕭練武 楊敬華 中國語文 上海市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年 :192頁
3、羊玉祥 古典詩文鑒賞 北京市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頁 1、余建忠 中國古代名詩詞譯賞 昆明市 :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1年 :363頁
2、蕭練武 楊敬華 中國語文 上海市 :復旦大學出版1、于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文化林余鎮邦古代愛國詩詞鑒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3、蔣學浚歷代愛國詩詞鑒賞: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213-214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qīng)蜓(tíng)立上頭。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
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畢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同:相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bì),映(yìng)日荷花別樣紅。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
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映日:指陽光。
映照著日光。
。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
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復楚:暗指復明。
亡秦,暗指亡清。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雄風:指義軍的軍威。
清角勁:清越的號角聲悲壯有力。
落日:指夕陽斜暉。
大旗:指義軍的軍旗。
縞(gǎo)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縞素:指白色的孝服。
酬家國:報家國之仇。
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敗,投水殉國。
國仇,指明朝滅亡。
戈船:戰船,指義軍的水師。
胡笳(jiā)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胡笳:古代管樂器。
這句指清軍勢大。
戰苦難酬(chóu)國,仇深敢憶家?
敢:這里是豈敢、不敢之意。
一身存漢臘,滿目渺(miǎo)胡沙。
漢臘:這里用以表示要畢身忠于明王朝。
以漢代明。
臘,從周代開始的一種歲中祭祀活動。
胡沙:胡人占領下滿目荒涼的土地。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劍花:劍上的霜花。
六軍渾(hún)散盡,半夜起悲笳。
六軍:天子有六軍,見《周禮》,這里泛指軍隊。
渾:全。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一旅:《左傳·哀公元年》:“有眾一旅”注:“五百人為旅”。
“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縊,1646年作者入吳易義軍,前后三年整,故稱三秋。
故主懷,“懷故主”的倒裝句。
故主,指明思宗。
將星沉左輔,卿(qīng)月隱中臺。
“將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死難。
將星,古代認為帝王將相都上應天星。
左輔,這里指揚州。
“卿月”一句:這里卿月比喻賢臣。
中臺,星名,三臺之一。
古代以三臺喻三公之位。
中臺謂司徒,這里指朝廷。
此句是指馬士英、阮大鋮等奸佞當權,朝政敗壞,賢良之士盡皆隱蔽。
東閣塵賓幕,西征愧賦才。
東閣:語出《漢書·公孫弘傳》:“于是起賓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
”塵:玷污。
賓幕:即幕賓。
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賦》。
月明笳鼓切,今夜為誰哀。
1、余建忠 中國古代名詩詞譯賞 昆明市 :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1年 :363頁
2、蕭練武 楊敬華 中國語文 上海市 :復旦大學出版1、于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文化林余鎮邦古代愛國詩詞鑒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3、蔣學浚歷代愛國詩詞鑒賞: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213-214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美術家朱宣咸以楊萬里《小池》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詩情畫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畢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楊萬里的詩以白描見長,就這點來說,這是詩不失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從藝術上來說,出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后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一。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瀉清波 一作:泛清波)
這首小令用輕松活潑的筆調寫自己夢中泛舟西湖和被雨驚醒后的情景。
上片寫夢中泛舟西湖花底,驟雨打篷,從夢中驚醒。“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詞人午睡,夢中駕著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煙霧繚繞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這兩句寫的雖是夢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絕妙的水墨畫,淡筆素描,勾勒出湖面勝景的一個輪廓,呈現在讀者面前。“急雨打篷聲,夢初驚。”突然,一陣暴雨擊打船篷的聲音,把他從夢中驚醒,一瞬間,先前的扁舟、荷花、煙水頓時消失,可以想見,詞人此時對夢境還有些留戀,對雨聲打斷他的美夢不無遺憾。
下片寫醒來所見景物,與先前的夢境相映成趣。“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卻是”二字,承上啟下,把夢境和現實串在一起。原來,先前夢中聽到的“急雨打篷聲”,睜眼一看,是雨點落在門前池塘中的荷葉發出的聲音。“跳”字說明雨下得很急,與上片的“打”字相呼應。雨珠在荷葉上活蹦亂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點擊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說“散了……還聚”,若不是觀察仔細,是很難提煉出這樣的佳句來的。“聚作水銀窩,瀉清波。”“水銀”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寫出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聚合的狀貌。這兩句是說,雨點聚多了,聚成水銀般的一窩,此時葉面無法承受它的重量,葉上的積水便瀉入池中。“跳”、“散”、“聚”、“瀉”,四個動詞連用,把雨打荷葉,荷葉面上水珠滾動,周而復始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
詞構思巧妙,意境新穎,夢境與現實對照寫來,曲折而有層次,極富變化,細細品味,似乎看到晶瑩璀燦的珍珠在碧綠的“盤”中滾動;似乎嗅到荷花的陣陣幽香,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 .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421頁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戰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
一身存漢臘,滿目渺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
東閣塵賓幕,西征愧賦才。
月明笳鼓切,今夜為誰哀。
第一首詩的起筆即化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語,點明主題,并以感情急切、激憤的“情何極”、“氣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壯激越的基調,表達出作者誓滅清人,恢復明朝的強烈愛國情感。接下來由情入景,寫道:雄風中,傳來軍中的號角聲;紅日里,飄動著戰旗。用“角”與“旗”兩個意象,用“勁”與“明”兩個醒目的詞,突出體現義軍莊嚴、雄壯的軍威。“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是寫誓死報效國家,是開篇“復楚”“亡秦”的補充。“酬家國”是目的,“決死生”是決心,鮮明的突出了為雪恥復國而生死決戰的慘烈情懷。最后,以悲涼的胡笳與凄冷的月色來渲染義軍戰斗的艱苦和作者的悲涼心情。
詩之一三聯直抒抗敵復國之志,二四聯描寫雄豪悲壯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詩歌頗具特色的連環映帶、交綜流走的氣韻,最便于表達詩人內心的郁郁不平之氣和銘心刻骨的家國之恨。而“一片月臨城”,以景結情,更使詩意開闊,思入微茫,詩人的復國之志和家國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間。
第二首著重寫斗爭的艱苦。詩人運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選取了一些具有邊塞特色的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繪出一幅邊塞特有的蒼涼畫面:在胡地黃沙滾滾的大漠中,夜色里回響著悲涼的胡笳之音······但這僅僅是比喻、象征而已,實際上詩人寫的是起義軍艱苦的抗清復明的戰斗生活。首聯把戰斗和思鄉結合起來,以“戰苦”提攜全篇,因為是寡難敵眾才“難酬國”,因為仇深才不“敢憶家”,苦而且難,仍能堅持戰斗,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仇深”二字是關鍵。頷聯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漢臘”代指作者為之奮戰不息的明朝,表達了忠于國家的決心,但明王朝大勢已去,清軍入侵,山河淪喪、滿目荒涼,詩人痛惜而無奈的心情躍然紙上。頸聯是艱苦的戰斗生活的寫照,“翻旗影”“冷劍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劍影的慘烈戰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詩人思念故國的拳拳情懷。尾聯把詩人無比痛惜、悲憤,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義軍全軍覆沒,悲涼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回蕩。全詩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第三首寫同仇敵愾的精神。開篇即直言對明思宗的懷念。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到作者寫此詩時已經三年。接著寫史可法蒙難,揚州城破,是各鎮不聽調動,福王政權腐敗無權威的結果,敘述中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的感慨。接著又轉向對自身的描述,慚愧自己身為幕賓而沒有潘岳那樣的才能,這是作者的自謙,最后以設問作結,引人深思。
三首詩的共同特點是:直抒胸臆與典型意象、景物烘托相結合。都是用對起手法,四聯中有三聯是對句,形成整飭的格律、莊嚴的風韻。都是用襯托手法表現義軍不畏強敵,不畏艱苦的崇高精神,有時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作者強烈愛國情感抒發出來。詩風激越而蘊藉、沉雄。
1、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088-1089
1、于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文化林余鎮邦古代愛國詩詞鑒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3、蔣學浚歷代愛國詩詞鑒賞: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