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fz19"></address>
<form id="9fz19"></form>
    <sub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listing></sub> <listing id="9fz19"></listing>
    <form id="9fz19"><nobr id="9fz19"></nobr></form>
    <noframes id="9fz19"><span id="9fz19"><nobr id="9fz19"></nobr></span>

      秋宵月下有懷

      作者: 唐代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哪里棲息。而螢火蟲也不敢和月光爭一點光亮。隨著卷起的門簾飛進了房間。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涼。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寂靜的秋夜里顯得那么清晰急促。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相隔遙遠。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悵地望著同樣遙遠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樣傻站著。

      1、蕭楓,桑希臣編唐詩宋詞元曲 一:線裝書局,2002.01:第178頁
      2、吳霞,陸險峰本冊主編小學生天天誦讀 5年級: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7:第32頁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沾:潤濕。

      驚鵲棲(qī)未定,飛螢(yíng)卷簾入。


      棲:棲息。
      簾:即竹簾,可以卷起,故稱卷簾。

      庭槐寒影疏,鄰杵(chǔ)夜聲急。

      杵:春米、搗衣用的棒槌。
      此用作動詞,指搗衣。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zhù)立。

      佳期:原指與佳人相約會,后泛指歡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佇立:久久站立。

      參考資料:

      1、蕭楓,桑希臣編.唐詩宋詞元曲 一:線裝書局,2002.01:第178頁2、吳霞,陸險峰本冊主編.小學生天天誦讀 5年級: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7:第32頁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著一層微妙的關系。

        第三,四句“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托。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只,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涌上心頭,強烈而含蓄。

        于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嘆,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凄涼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愿離去。描繪了一幅凄涼幽冷的環境下,一人孤單只影遠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現并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參考資料:

      1、陸堅主編.千里共嬋娟 中華中秋月亮詩詞品讀: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94-195頁2、吳穎民總主編.華南師大附中語文科課題組實驗班學生作品選集:新世紀出版社,2005年12月:第353頁3、吳穎民總主編.華南師大附中語文科課題組實驗班學生作品選集:新世紀出版社,2005年12月:第353-354頁

      qiū kōng míng yuè xuán ,guāng cǎi lù zhān shī 。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jīng què qī wèi dìng ,fēi yíng juàn lián rù 。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tíng huái hán yǐng shū ,lín chǔ yè shēng jí 。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jiā qī kuàng hé xǔ ,wàng wàng kōng zhù lì 。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秋宵月下有懷作者: 孟浩然

      簡介詩詞名句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游歷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十歲時游長安,應進士不第。張九齡鎮荊州時,署其為荊州從事,不久,患疽而卒,終年五十二歲。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

        譯文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哪里棲息,而螢火蟲也不敢和月光爭一點光亮,隨著卷起的門簾飛進了房間。鄰杵夜聲急,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寂靜的秋夜里顯得那么清晰急躁。現在回想,已是無言,唯有對著明月許愿:請在每個灑滿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為每一滴月光,都帶著我的思念。

        注釋未:不槐:窗聲:深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

        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這是一首抒情詩,描寫詩人在凝視那一輪明月時的感懷: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也有許多的愁苦涌上心頭,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和人生的坎坷等。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相關推薦

      • 孟浩然
      • 抒情
      • 月亮
      • 中秋節
      • 借景抒情
      网络怎么买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