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fz19"></address>
<form id="9fz19"></form>
    <sub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listing></sub> <listing id="9fz19"></listing>
    <form id="9fz19"><nobr id="9fz19"></nobr></form>
    <noframes id="9fz19"><span id="9fz19"><nobr id="9fz19"></nobr></span>

      武陵春·風住生香花已盡

      作者: 宋代   李清照
      【武陵春】

      風住生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惱人的風雨停歇了,枝頭的花朵落盡了,只有沾花的塵土猶自散發出微微的香氣。抬頭看看,日已高,卻仍無心梳洗打扮。春去夏來,花開花謝,亙古如斯,唯有傷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腸百結,一想到這些,還沒有開口我就淚如雨下。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聽人說雙溪的春色還不錯,那我就去那里劃劃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擔心啊,雙溪那葉單薄的小船,怕是載不動我內心沉重的憂愁啊!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注濟南:濟南出版社,2005年1月版
      2、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4、蘅塘退士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56頁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juàn)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塵香:落花觸地,塵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氣。
      花已盡:《詞譜》、清萬樹《詞律》作“春已盡”。
      日晚:《花草粹編》作“日落:《詞譜》、《詞匯》、清萬樹《詞律》作“日曉”。
      倦:懈怠。
      物是人非:事物依舊在,人不似往昔了。
      淚先:《彤管遺編》、《彤管摘奇》作“淚珠”。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nǐ)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zé)(měng)舟,載不動許多愁。

      聞說:清葉申薌輯《天籟軒詞選》作“聞道”。
      雙溪:水名,在浙江金華,是唐宋時有名的風光佳麗的游覽勝地。
      有東港、南港兩水匯于金華城南,故曰“雙溪”。
      擬:準備、打算。
      也擬:也想、也打算。
      輕舟:《匯選歷代名賢詞府》、清陸昶《歷朝名媛詩詞》作“扁舟”。
      舴艋:小舟也。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評注濟南:濟南出版社,2005年1月版
      2、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4、蘅塘退士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56頁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長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采用了類似后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里,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闋側重于外形,下闋多偏重于內心。“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這里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理。“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后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詞的下闋著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說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游覽的人遂起出游之興,“也擬泛輕舟”了。“春尚好”、“泛輕舟”措詞輕松,節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回,說明詞人出游之興是一時所起,并不十分強烈。“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后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這里,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這首詞里,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是用夸張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讀者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1、周汝昌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209-1211頁

      【wǔ líng chūn 】 【武陵春】
      fēng zhù shēng xiāng huā yǐ jìn , 風住生香花已盡,
      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 日晚倦梳頭。
      wù shì rén fēi shì shì xiū , 物是人非事事休,
      yù yǔ lèi xiān liú 。 欲語淚先流。
      wén shuō shuāng xī chūn shàng hǎo , 聞說雙溪春尚好,
      yě nǐ fàn qīng zhōu 。 也擬泛輕舟。
      zhī kǒng shuāng xī zé měng zhōu , 只恐雙溪舴艋舟,
      zǎi bú dòng xǔ duō chóu 。 載不動許多愁。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武陵春·風住生香花已盡作者: 李清照

      簡介詩詞名句李清照

      李清照(1081─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元祐后四學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崇寧元年(1102),徽宗以紹述神宗為名,任蔡京、趙挺之為左右相,立元祐黨人碑,以司馬光等百二十人為「奸黨」,其父列名黨籍,清照以詩上挺之。崇寧二年(1103),明誠出仕,矢志撰述以訪求、著錄古代金石文字為職志的《金石錄》一書。大觀元年(1107),蔡京復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為元祐大

      网络怎么买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