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fz19"></address>
<form id="9fz19"></form>
    <sub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listing></sub> <listing id="9fz19"></listing>
    <form id="9fz19"><nobr id="9fz19"></nobr></form>
    <noframes id="9fz19"><span id="9fz19"><nobr id="9fz19"></nobr></span>

      豪放派詩人

      豪放派詩人概述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據南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

      豪放派詩人代表人物一:張元干

      張元干簡介

      張元干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張元干的古詩詞、代表作品

      豪放派詩人代表人物二:張孝祥

      張孝祥簡介

      張孝祥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張孝祥的古詩詞、代表作品

      豪放派詩人代表人物三:岳飛

      岳飛簡介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川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農家。北宋末年,以敢戰士應募入伍,任秉義郎。建炎中,為東京留守宗澤部下統制。澤死,從杜元南下。建炎四年(1130),率軍收復建康,遷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紹興間,與偽齊、金兵戰,屢立戰功。以鎮壓江西地區農民起義,得高余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四年(1134),授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節度使。七年,拜太尉,湖北、京西路宣撫使。九年,進開府儀同三司。十年,授少保、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揮師北伐,連克蔡州、鄭州、洛陽,取得郾城大捷,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命退兵。次年,授樞密副使,被罷兵權,尋為秦檜陷,被害于大理寺獄,年僅三十九。淳熙五年(1179),追謚武穆。寧宗朝追封鄂王。寶慶元年(1225),改謚忠武。《宋史》有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岳武穆集》十卷,不傳。明徐階編《岳武穆遺文》一卷,有詞二首。

      岳飛的古詩詞、代表作品

      豪放派詩人代表人物四:蘇軾

      蘇軾簡介

      蘇軾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為「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寧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軾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后被貶黃州為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軾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后任杭州、潁州、揚州知州。后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圣元年(1094)哲宗親政后,蘇軾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謚文忠。蘇軾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著執著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態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為多,計)2700余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別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嘆》、《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嘆》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敘事記游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鐘山記》、前后《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別、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蘇軾的古詩詞、代表作品

      网络怎么买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