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
安邑坊女,指巴陵(今岳陽)一帶的女子,其姓名經歷均無法考證。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下鄧邽(今陜西渭南縣)。早年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地接觸和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唐憲宗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請嚴緝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積極興…
包融(公元695-764),,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與于休烈、賀朝、萬齊融為"文詞之友"。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存八首。相關記載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朝萬止山陰尉,齊融昆山令,若虛兗州兵曹,巨監察御史。融…
本寂(840-901)俗姓黃,名元證,又名崇精,福建蒲田縣人,晚唐名僧,為佛教“曹洞宗”始創人之一。長期定居并終老撫州。唐天復元年(901),62歲的本寂圓寂,葬于寺西百步的鳳形坊,塔名“福園”。由于他對曹洞宗的形成和發展貢獻甚大,因而被敕謚為“元證禪師”。清雍正十二年(1734)被加封為“寶藏元證大師”。本寂“文辭遒麗,富有法才”,著有《解釋洞山五位顯訣》、《住寒山子詩》,后人又輯得《撫州曹山本…
曹松(約830─?)字夢徵,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人。早年家貧,避居洪州西山,其后投奔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又一度落拓江湖,奔走于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陜西、廣東、廣西等地。昭宗光化四年(901)登進士第,時已七十余歲。曾任秘書省正字。其詩多旅游題詠、送別贈答之作,較少接觸現實題材。風格頗似賈島,取境幽深,以煉字煉句見長,但并未流于枯澀。《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編為二卷。
曹鄴(816─875?),晚唐詩人,字業之,一作鄴之,桂州(州治在今廣西桂林)人。舉進士,屢試不第,作《四怨三愁五情詩》,為舍人韋愨所悉,極力向禮部侍郎裴休加以推薦,這樣,曹鄴便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登進士第,初為天平節度府幕僚,咸通二年至六年間(861─865)任太常博士,后以祠部郎中出為洋州(現在陜西省洋縣)刺史。又入朝為吏部郎中,后免官歸里。與劉駕、李頻、鄭谷等友善。曹鄴詩工五古,文筆簡…
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來于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常建,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天寶十二年(753)之前,曾任盱眙(今江蘇盯眙縣)尉。后去職,隱居于鄂渚(今湖北東南)一帶。一生仕途很不得志,卻頗具詩名。殷璠編《河岳英靈集》就將常建列為首位,評價很高。他長于五言,以山水田園詩著稱,意境清遠,風格淡泊,造語警拔,構思精妙。同時,邊塞詩也頗有成就。有《常建集》。
暢當,生卒年不詳,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暢璀之子。初以子弟被召從軍,后登大歷七年進士第。貞元初,為太常博士,終果州刺史。與弟諸皆有詩名。詩一卷。暢當父親暢璀,唐肅宗時官至散騎常侍,唐代宗時,與裴冕、賈至、王延昌待制集賢院,終于戶部尚書。由于暢當出身子官宦家庭,所以舉進士,以儒學出名。唐德宗貞元初,暢當任太常博士,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唐德宗昭德皇后去世,下詔商議太子服喪之…
陳陶(約812─888前)唐詩人。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嶺南(今兩廣一帶)人,一作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又作劍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游學長安,研究天文學,于詩也頗有造詣。舉進士不第,遂耽情于山水之間,曾漫游江西、福建、江蘇、浙江、河南、四川、廣東等地。宣宗大中(847─860)年間,隱住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學仙,不知所終。陳陶終身處士,廣有詩名。其詩多為旅途題詠或隱居學仙之詞,消極出世思…
陳羽[唐](約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詩,與上人靈一交游,唱答頗多。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以第,二人登進士第與韓愈、王涯等共為龍虎榜。后仕歷東宮衛佐。羽著有詩集《唐才子傳》傳世。
陳玉蘭。吳人,王駕妻。陳玉蘭生卒年不詳。唐代吳(今江蘇蘇州境內)人王駕之妻。有《寄夫》詩廣為傳頌。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時就富于浪漫的豪俠性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舉進士,因上《大周受命頌》受武則天賞識,拜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陳子昂敢于針砭時弊,不避權貴。萬歲通天元年(696)隨從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負和許多進步主張不能實現,便于圣歷初(698)辭官返鄉。武三思縣令段簡誣陷他,因此入獄,后憂憤而死。終年僅四十二歲。陳子昂為初唐…
儲光羲(707-約760),唐著名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授汜水尉后為安宜縣尉尉。天寶十年(751)轉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時,受偽職。安史之亂后,被貶謫,死于嶺南。為盛唐著名田園山水詩人之一。其詩多為五古,擅長以質樸淡雅的筆調,描寫恬靜淳樸的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有《儲光羲詩》。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號皆不詳,唐代詩人。登進士第,大歷中曾任拾遺、補闕等職。集賢學士。其余事跡不祥。唐朝大歷年間和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耿湋、夏侯審合稱“大歷十才子”。崔峒的詩現在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選錄了崔詩九首,并評價云:“崔拾遺,文彩炳然,意思方雅。”代表作:《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這首詩意象高華,投贈之意,怨憤之情,出以雅正之筆,為…
崔國輔(生卒年不詳),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開元進士,官集賢直學士,禮部員外部。天寶間貶為晉陵(今江蘇常州)司馬。以五言絕句著稱。其詩多擬南朝樂府民歌,寫宮閨、田園兒女之情,含思婉轉,風格清新活潑。原有集,已失傳。《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
崔顥(704?─754),唐代著名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723)登進士第。開元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天寶初(742─744),入朝為太仆寺丞,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于浮艷輕薄;后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
崔護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縣)人。貞元進士,官嶺南節度使。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云溪友議》卷上、《唐朝紀事》卷五六)唐末范攄所撰筆記《云溪友議》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效互相愛戀,后卻被賣給顯貴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后來于頔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傳為詩壇佳話。
崔玨,字夢之,大中進士。官至侍御史。存詩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