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fz19"></address>
<form id="9fz19"></form>
    <sub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 id="9fz19"></listing></listing></sub> <listing id="9fz19"></listing>
    <form id="9fz19"><nobr id="9fz19"></nobr></form>
    <noframes id="9fz19"><span id="9fz19"><nobr id="9fz19"></nobr></span>

      元代詩人

      【元(1271~1368)】中國歷史上蒙古族統治者建立的統一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于漠北,號大蒙古國。1235年,窩闊臺建哈刺和林城(即和林)為國都。大蒙古國統治亞洲和歐洲廣大地區。按臺山(今阿爾泰山)以西術赤、察合臺、窩闊臺封地以及旭烈兀西征后據有的波斯之地(見伊利汗國),先后成為名義上是

      • 白樸

        白樸(1226—1306以后)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一并稱為“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本應優…

      • 曹德,字明善。曾任衢州路吏。順帝時曾作《清江引》二首以諷伯顏。遂遭緝捕,出避吳中。數年后伯顏事敗,方返大都。與薛昂夫,任昱有唱和。所作散曲華麗自然。《金元散曲》錄存其小令十八首。

      • 鄧玉賓,生痤年不詳。《靈鬼簿》稱他為「前輩已死名公有樂行于世者」,存散曲小令四首,套數四套。多為宣揚道家思想,描寫隱居修道生活的。

      •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孫,1279年統一全國。據說忽必烈通漢語,能做詩文,《四朝詩集》存其七言律詩一首。

      • 賈策[元]字治安,中州(今河南)人。嘗為杭仁和尹畫花竹禽鳥,得其飛鳴翔集之狀。《圖繪寶鑒、式古堂書畫匯考》

      •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碩,龍興(今江西豐城)人。幼時家貧而讀書刻苦,大德年間出游湘漢。延祐初年,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至正初年,詔修宋、遼、金三史,任為總裁官。詩集為《秋宜集》。

      • 蘭楚芳,生卒年不詳。西域人,曾出任江西元帥。《錄鬼簿續編》說他「豐神英秀,才思敏捷」。與劉庭信友善,二人曾在武昌相互唱和,時人將他們比作唐代的元稹、白居易。《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9首,套數3套。

      • 李愛山應是與王愛山為同時代的元末文人,其具體生平無詳細記載。

      • 李伯瞻(1269~1328),號熙怡。據孫楷第《元曲家考略》,他就是李屺,其祖父李恒,元初為蒙古漢軍都元帥,曾打敗文天祥,攻破張世杰,陳秀夫,累立戰功。其曾祖父曾為西夏國主。李伯瞻自己曾官至翰林直學士、階中義大夫,善書畫,能詞曲。《太和正音譜》把他列為「詞林英杰」,《太平樂府》錄存其小令八首。

      • 李德載(生卒年不詳),生平事跡不詳。現存小令十首,均為贈茶肆的《陽春曲》。

      • 李治(628年-683年),中國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后,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謚號天皇大帝,廟號高宗。傳統史家認…

      • 李致遠(1261~1325?),名深,字致遠,溧陽(今江蘇溧陽)人。至元中,曾居溧陽(今屬江蘇),與文學家仇遠相交甚密。據仇遠所寫李致遠有關詩文,可知他是個仕途不順,「功名坐蹭蹬,」一生很不得志的窮書生。《太和正音譜》列其為曲壇名家。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數四套。

      • 劉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今河北邢臺人。曾隱居武夷山為僧,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后被元世祖召見,留侍左右,改名秉忠,位至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博學多才,喜吟詩作曲。著有《劉秉忠詩文集》、《藏春散人集》傳世。現存小令十二首。

      • 劉敏中(1243-1318),字端甫,濟南章丘人。至元中任監察御史時,因彈劾奸臣未被受理,辭職歸家。后再起,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著有《中庵集》。散曲僅存小令二首。

      • 劉時中,生平及籍貫不詳,元代中后期著名散曲家,今存散曲小令七十五首,套數四篇。

      • 劉燕歌,生平不詳。《青樓集》說她:「善歌舞」,可知她大概是一位歌妓。能詞曲。齊參議還山東,劉燕歌寫此小令為其餞行。是她僅存至今的一首小令。

      • 馬致遠

        馬致遠(1250?-1323?),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早年在大都生活二十余年,郁郁不得志。元滅南宋后南下,曾出任江浙省務官,與盧摯、張可久有唱和。晚年隱居田園,過著「酒中仙,塵外客,林中友」的「幽棲」生活。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狀元」之稱,極負盛名。作品以反映退隱山林的田園題材為多,風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點。散曲有瞿鈞編注《樂籬樂府全集》,共收套數二十二套,小令一百一十七首。

      • 趙沨,字文孺,東平人。大定二十二年進士,仕至禮部郎中。性沖淡,學道有所得。尤工書,自號“黃山”。趙秉文云:“沨之正書體兼顏、蘇,行草備諸家體,其超放又似楊凝式,當處蘇、黃伯仲間。”黨懷英小篆,李陽冰以來鮮有及者,時人以沨配之,號曰“黨趙”。有《黃山集》行于世。劉祁《歸潛志》卷八稱趙沨“嘗于黃山道中作詩,有云‘好景落誰詩句里,蹇驢馱我畫圖間’,世號‘趙蹇驢’。在中國詩史上,因好詩好句而得到別號,是件…

      • 唐珙

        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全唐詩》以為其晚唐人,據考證為誤。[2]生平僅略見于《御選元詩》卷首《姓名爵里》、《元詩選補遺》小傳。

      • 孫華孫(?―1358),又名孫華,字元實,號果育老人。傳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二。《大雅集》輯錄其詩14首,《元詩選(補遺)》錄其詩15首。《全元文》收其文2篇。當時人認為“其所為詩歌,流麗清遠,意出天巧,絕類王維、孟浩然”。《列朝詩集小傳》等均以為“永嘉人,僑居華亭”。然查閱貢師泰《玩齋集》、《孫元實墓志銘》,華似為孫父移居松江后才出生。存疑。

      网络怎么买世界杯